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朝廷里的内斗到了这个份儿上,已经斗无可斗,再斗下去就是新党无休止的内斗。章惇知道该收手了,毕竟西北的西夏奄奄一息只剩一口气,熙河路在哲宗年间也有不少战果,不如乘胜追击扩大战果,彻底消灭西夏,实现当年王安石和神宗的小目标。

然而就算是这个小目标也无法实现了,元符二年十二月,哲宗不行了。

从咳嗽痰多,后来逐渐越咳越厉害,接着开始咳血,哲宗从小就体弱多病,一开始没当回事儿,总想着能治好,可这次眼看着病情越来越重,到了元符三年正月里,已经病的上不了朝了。

元符三年哲宗才刚刚二十五岁,可谓是大好青春,可病来如山倒根本无力回天,正常来讲皇帝眼看着要不行了都要提前准备后事,以免身后政局不稳,被继任皇帝清算。

可哲宗毕竟还是年轻,他觉得自己能挺的过去,太医开的药方治不好病,他便开始服用丹砂。

宋朝崇道,道士喜欢炼丹,丹砂就是炼丹炼出来的,这玩意儿一般没啥别的好处,就是重金属含量高。

吃了丹砂的哲宗一泻千里,连交代后事的机会都没把握住,正月没出便撒手人寰,所有人都没想到哲宗驾崩的会这么突然,直到群臣上朝时被宦官领到福宁殿听宣。

章惇曾布蔡卞一帮子大臣来到福宁殿,向太后坐在福宁殿东侧隔着帘子,哭着告诉了大家哲宗驾崩的消息。

章惇一听就知道坏了,哲宗死的太突然,根本没来得及立皇嗣。哲宗生前刘婕妤曾经生过一个儿子,但幼年夭折。按照宋朝礼法可以收养皇室之子作为皇嗣,也可以封自己兄弟亲王尹京作为皇嗣。

考虑到哲宗本身年轻,皇室旁系跟他平辈的年纪都小不一定有孩子,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其实是由哲宗弟弟即位。神宗虽然三十多岁英年早逝,但好几儿子都活到了成年,分别是申王赵佖、端王赵佶、莘王赵俣、简王赵似、睦王赵偲。

以上五名亲王按年龄大小排列。

果然,向太后宣布完哲宗驾崩的消息后就直奔主题,问众臣,哲宗无子,但大宋不能没有皇帝,请群臣商议即位人选。

章惇率先抢答,按照礼法,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。

后世很多事后诸葛亮批评章惇浮躁、沉不住气,上去就直接表态,主张成熟的政治家必须要稳重不能轻易表态。我看这些键盘侠们真是饭吃的太饱了,居然有胆量评价一名首相的政治觉悟。

只有大企业里不受关注角落里的人才能不表态,只要是在官场混的,不表态是不可能的,尤其是章惇这种当首相的常年位于政治斗争的核心,必须第一时间表态,而且态度一定要强硬。

别说首相了,去县政府开个会,看看县领导们是怎么商量事儿的,有争论有碰撞才会有进展,政治不是请客吃饭你好我好,而是激烈交锋后的彼此妥协。

向太后显然不愿意妥协,而是话锋一转,老身没有嫡子,所有皇子都是神宗之子,大家商议一下谁来入继大统?

这一招极为巧妙且直击要害,哲宗生前由于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生欲,没有立皇嗣,也没有考虑到其他身后事。但凡他能想象到自己突然驾崩,也该立遗嘱传位给自己同母弟简王赵似,或者最起码尊自己生母同为太后,把生母朱太妃的地位提上来。

只要朱太妃地位上来了,今天垂帘的就至少要是两位太后,也就意味着神宗皇帝是有嫡子的,简王赵似即位实至名归。

皇子以母贵,朱太妃地位没提上来,简王始终就不是嫡子,竞争起来就会吃亏。

章惇是想让简王即位的,毕竟哲宗同母弟,即位后肯定会坚持父亲和哥哥的政治路线,有利于新法继续施行,也有利于国家稳定。

但向太后肯定不愿简王即位,朱太妃已经一个儿子当了皇帝了,再有一个儿子当皇帝,她这个太后还有什么地位?幸亏哲宗生前没来得及立皇嗣也没来得及尊朱太妃为太后,自己一定要凭借太后的身份抓住这次皇位继承的主动权,只要别人上位,后宫、朝廷就永远有自己一席之地。

章惇看向太后见招拆招,那就索性把水搅混,说国赖长君,当立申王赵佖。

话一说出,满朝哗然,因为申王有眼疾,没办法处理朝政,根本当不了皇帝。

章惇胡搅蛮缠,向太后可精明得很,回答说申王虽长,缘有目疾,依次当立端王。

眼看着端王要得位,章惇不愿放弃,再次坚持说到,轮长幼应当立申王,论礼法应当立简王,无论如何不该立端王。

向太后素来了解章惇的行事风格,定在杠头上不得不强势起来,怒斥章惇,都是神宗皇子,岂能如此区分,哲宗曾经说过端王仁孝远胜他人,立端王也符合先帝意愿。

眼看着太后首相僵持不下,枢相曾布发话了,说章惇之前可从来没跟我们商量过,我们听太后旨意。

枢相一表态,其他人知道权力天平朝哪儿倒了,于是蔡卞、许将等宰执也纷纷表态,听太后的。

史书记载,章惇默然。

得到大多数人支持的端王赵佶很快入继大统,说赵佶大家可能有些陌生,他还有一个千百年来民间耳熟能详的名字:宋徽宗。

北宋的最后一幕,将由徽宗亲自拉开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宋史《徽宗本纪》中有这样的记载,章惇认为端王轻佻,不可以君天下,故而坚决反对端王赵佶即位。仿佛后来酿成惨剧都拜徽宗所赐,而章惇早在一开始就看出了这场悲剧的萌芽。

这么说实在是有些过于神话色彩了,徽宗即位当年仅十八岁,以当年的情景,好与不好根本看不出来,这番话恐怕是修史书的蒙古人借章惇之口给徽宗泼的脏水。

不过也不算脏,因为徽宗这个人呐,确实很轻佻。

相传徽宗出生之前,神宗曾在宫里看到过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,感叹李煜儒雅。没想到刚欣赏过李煜的风采,徽宗就出生了。少年时代因为上面好几个哥哥,母亲地位也不高,徽宗明白皇位基本上跟自己是无缘的,于是发愤图强拓展王爷的专业工作-享乐。

从小刻苦享乐的徽宗书法、绘画、花鸟虫鱼、足球等爱好无一不通无一不精,尤其是书法,年纪轻轻就有着极深的造诣,在前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,徽宗版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。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一副徽宗的《千字文》,每一个字都苍劲有力运笔精妙,足以见得作者深厚功力。

多才多艺又热爱享乐,对于一个亲王来说就是干好了本职工作了,只是可惜,命运给徽宗开了个玩笑,向太后一纸诏令,端王进宫继承大统。

哲宗死的太突然,即位的消息来得更突然,不容徽宗推脱,幸运女神的眷顾已经把他推向台前。

元符三年正月,端王正式即位,是为宋徽宗。

向太后在徽宗即位过程中作用最大,群臣和徽宗都力主向太后垂帘听政,其实十八岁的徽宗已经完全有能力亲政了,但毕竟新皇即位要谦虚低调,给向太后的尊崇还是不能少的。


页面连接:http://www.yzsuz.com/news_0_cpuux/uuk3cpuc.html

辣文小说网

首页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

镇魂小说网爱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